熊猫考试网将带你了解浙江语文高考,希望你可以从中得到收获并且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。

浙江高考语文难吗

浙江高考语文难吗

2023浙江高考语文试题难度适中

浙江的考生结束语文考试后表示,今年的浙江高考语文试题难度还可以,难度在接受的范围内。浙江高考语文试卷总体来说不难,试题在材料选取、设答方式、作答要求等方面,与高中语文教学高度契合。

浙江高考语文试卷总体来说不难,试题在材料选取、设答方式、作答要求等方面,与高中语文教学高度契合,情境设计注意联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。

需要浙江学生准确解读全部阅读材料,筛选整合文中信息,并对材料准确理解、分析和综合,同时需要学生知道定义的要求,这有利于鼓励学生发挥与创造,促进浙江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。

2023年浙江高考语文、数学、英语三科从原来的自主命题换成新高考Ⅰ卷,很多人会将两者拿来比较,浙江卷以数学科目难著称,改成全国卷有一定优势,整体看,试卷难度会有所下降。但是,对于浙江考生而言,刚开始接触新高考Ⅰ卷,科目类别考察点的变化,也会成为不可预测因素之一。

浙江省高考在考查阅读理解、信息整理能力方面,试题重视对“读什么、如何读”的引导,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。今年浙江省语文试题加强了对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。学生需要对试题材料进行细读辨析,挖掘其中内含的逻辑关系。

浙江省高考语文是全国卷吗

2023年浙江高考语数外使用全国新高考Ⅰ卷。

浙江属于高考改革试点地区,所以浙江高考属于自主命题省份,高考必考科目有语文、数学、外语三科,选考科目有三科。

选考科目:政治、历史、地理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技术,学生要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。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,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。总分750分

扩展资料:

2023年使用新高考全国Ⅰ卷对浙江考生的影响:浙江2023年使用新高考全国Ⅰ卷,对考生来说会有部分知识内容和考察逻辑变化,但大部分知识架构和内容是不变。

1.整体难度可能会降低:

从前几年的整体来看,浙江卷比全国卷要难一点。浙江省教育水平相对较高,浙江卷只有浙江省本省的考生使用,整体上可调节的灵活度大。而全国卷使用省份较多,一般会综合考虑教学情况,不会以教育水平最高的省为主。

浙江省近几年的新高考改革,改革后试卷难度整体加大。例如数学虽然在使用新课标后考试大纲范围减少了,但后面的题型难度系数上升了。

2.语文学科的变化:

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的变化比较大,浙江卷有字音、字形的考察,全国卷没有;全国Ⅰ卷现代文阅读增多,但选择题也适当增加,难度有所降低;古代诗文阅读中,全国Ⅰ卷较少考察经典阅读;所以在文言文阅读、现代文阅读丢分较多的孩子注意。

全国31个省市区(不含台湾、香港、澳门)2022年使用的试卷有8种版本,全国卷有4种版本,其中新高考有2种版本Ⅰ卷(7省)Ⅱ卷(3省),老高考有2种版本甲卷(5省)乙卷(12省),还有4个省市自主命题。

2023浙江高考语文难考吗

2023浙江高考语文还是比较难的,虽然考的内容非常基础,但是题目创新性非常高,这给很多考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。

语文试卷结构、考点、题量、难度等均与往年相似,而不乏亮点。

重变化。语言文字板块在落实“运用”的同时,突出简答题的题型变化,亮点在于第6、7题。这两题无论取材还是设题都可圈可点———第6小题要求考生根据古人名、字之间的意义联系,据“名”取“字”,富有历史内涵,指向文化,体现创意;第7小题借助图表数据,比较分析浙江与全国的阅读状况,充满时代气息,侧重实用,检测能力。

重经典。现代文阅读的选文,经典性明显增强。社科文节选自列夫·维果茨基《思维与语言》,学术含量高,可以接轨大学阶段的经典文献。文学类材料《捡烂纸的老头》是汪曾祺“衰年变法”时期的作品,主人公平日“穿得很破烂”,省吃俭用,“死后,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八千多块钱……捆得很整齐”,可谓匪夷所思。这一形象被涂抹上一层“荒诞”色彩,考生“进入”和把握文本也许不那么轻松,故命题者精心运思,为考生铺设解读台阶,五个小题从“形象分析”到“用意探究”,由易到难,梯度分明,只要考生拾级而上,就不难渐入佳境。

重实际。“传统文化经典”试题堪称今年关注度最高的考点,也是暂别“《论语》”后的命题“深水区”。这次命题选用朱熹关于《孟子》的一段注释,也即对名言“我知言,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”的解读。在设题上注重中学教学和高考选拔双重实际,连接课内外,彰显文化性,以填空、概括等“半刚性”题型进行考查,降低了解答难度,提高了测试信度。

重探索。今年我省的高考作文题,尽管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和运用理性材料,但呈现出明显的探索性。主要表现为:一是限定范围,开放性稍有变窄,规定性明显增强,如“对此你有什么看法”,让考生“就事论理”,即针对“作品格调趣味与人品”现象发表见解,洞中肯綮。二是明确要求,如“阐明你的看法”,旨在引导、鼓励考生的个性化“发声”和表态,拒绝言不由衷,避免泛泛而谈。三是重视积累,命题设定的话题较为“专业”,需要相应的文化积累,倘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,则难免左支右绌,捉襟见肘。四是突出思辨,“作品格调趣味与人品”彼此关系的分析、思考和探究,显然是写作的重中之重,除了扎实的语言功底,辩证性、周密性、灵活性和深刻性等思维品质如何,将直接决定考生文章的优劣高下。换言之,考场佳作理当在思维品质上胜人一筹。